摘要:本文是2020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單獨招生考試專業(yè)知識測試大綱1,《人體解剖學基礎》 約占50%,《生理學基礎》 約占50%試卷,滿分為2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020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單獨招生考試專業(yè)知識測試1
(一)考試科目與分值比例
本大綱適用專業(yè)知識測試一,試卷滿分為2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考試科目及分值比例如下:
1.《人體解剖學基礎》 約占50%
2.《生理學基礎》 約占50%
(二)試卷結構與分值比例
1.單項選擇題,約占60%;
2.填空題,約占10%;
3.名稱解釋,約占10%;
4.簡答題,約占20%。
(三)考試范圍及要求
【人體解剖學基礎】
[第一章 細胞與基本組織]
第一節(jié)~第五節(jié)(不作要求)
[第一章 運動系統(tǒng)]
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第一節(jié) 骨和骨連接
一、骨的形態(tài)和分類。骨的構造和功能。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關節(jié)的基本構造、輔助結構和運動。
二、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頸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態(tài)特點。椎骨的連接,椎間盤的組成。脊柱的整體觀和運動。胸骨和肋的形態(tài)。肋弓的形成。胸廓的組成。
三、腦顱和面顱各骨的名稱。顱底內面和顱側面的主要形態(tài)結構。骨性鼻腔外側壁的形態(tài)結構。顳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和構造特點。
四、上肢骨的組成。肩胛骨、鎖骨、肱骨、尺骨和橈骨的形態(tài)。肩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的組成、構造特點和運動。
五、下肢骨的組成。髖骨、股骨、脛骨和腓骨的形態(tài)。骨盆的組成和分部。男女骨盆的區(qū)別。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的組成、構造特點和運動。
六、臨床常用的骨性標志。
第二節(jié) 骨骼肌
一、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背闊肌、肋間肌的位置和作用。
二、膈的位置、形態(tài)和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過的結構。
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位置、層次、纖維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構成。腹股溝管的位置、構成、內容物和臨床意義。
四、頭肌的分布。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稱和作用。
五、三角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位置和作用。前臂肌、手肌的分群和作用。
六、下肢肌的分布和分群。臀大肌、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的位置和作用。
七、全身的主要肌性標志。
[第三章 消化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概述
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上、下消化管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消化管
一、咽峽的構成,舌的形態(tài)和舌乳頭的功能,頦舌肌的作用。
二、牙的形態(tài)、構造、牙式及牙周組織。
三、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腭扁桃體的位置。
四、食管的分部及狹窄,食管與上頜中切牙的距離。
五、胃的位置、形態(tài)分部。
六、小腸的分部,十二指腸的位置和分部,空腸和回腸的區(qū)別。
七、大腸的分部,盲腸和結腸的形態(tài)特點,盲腸與闌尾的位置,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孛ぐ甑男螒B(tài)、位置及作用。
八、結腸的分部。直腸的位置、彎曲和肛管粘膜的形態(tài)特點。
第三節(jié) 消化腺
一、消化腺的組成。
二、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開口部位。
三、肝的位置和形態(tài),膽囊的位置、形態(tài)和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四、肝外膽道的組成。膽汁的產生和排出途徑。
五、胰的位置、形態(tài)和胰管的開口部位。
第四節(jié) 腹膜
一、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二、腹膜與臟器的關系。
三、大網膜的位置和功能,小網膜的位置和分部,系膜的名稱。
四、直腸子宮陷凹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
[第四章 呼吸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概述
呼吸道的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呼吸道
一、鼻腔及鼻粘膜的分部,鼻旁竇的名稱及其開口部位
二、咽(略)
三、喉的位置及喉軟骨的名稱,喉粘膜的形態(tài)特點。
四、氣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氣管的區(qū)別及臨床意義。
第三節(jié)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態(tài)。肺的分葉。
二、肺下界的體表投影。
第四節(jié) 胸膜與縱隔
一、胸膜與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
二、肋膈隱窩的概念,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
三、縱隔的概念和分部。
[第五章 泌尿系統(tǒng)]
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第一節(jié) 腎
一、腎的形態(tài)和位置,腎的被膜。腎的一般結構。
第二節(jié) 輸尿管道
一、輸尿管的行程、分部和狹窄。
二、膀胱的位置、形態(tài)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粘膜特點及其臨床意義。
三、女性尿道的特點。
[第六章 生殖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男性生殖系統(tǒng)
一、男性內生殖器的組成。
二、睪丸的位置和形態(tài)。
三、附睪的位置和形態(tài)。
四、精索的概念。
五、附屬腺的名稱和前列腺的形態(tài)及位置。
六、男性尿道的分部、彎曲和狹窄。
第二節(jié) 女性生殖系統(tǒng)
一、女性內生殖器的組成。
二、卵巢的位置和形態(tài)。
三、輸卵管的位置和分部。輸卵管結扎的理想部位。
四、子宮的形態(tài)、分部、位置和固定裝置。
六、陰道后穹的位置及臨床意義。
第三節(jié) 乳房和會陰
[第七章 脈管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脈管系統(tǒng)的組成。心血管系統(tǒng)的組成。
二、體循環(huán)與肺循環(huán)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心臟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態(tài)結構。
二、心傳導系統(tǒng)的組成。
三、左、右冠狀動脈的起始、形程和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圍。
四、心包的構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五、心的體表投影
第三節(jié) 血管
一、動脈韌帶的位置及其形成。
二、主動脈的起始和分部。主動脈弓的分支。
三、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四、上肢動脈主干的名稱。掌淺弓和掌深弓的組成。
五、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六、腎動脈、睪丸動脈(或卵巢動脈)的來源。
七、髂內動脈的主要分支。下肢動脈主干的名稱。
八、上腔靜脈的合成和收集范圍。
九、頸外靜脈的位置。
十、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臨床意義。
十一、下腔靜脈的合成和收集范圍。
十二、大隱靜脈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臨床意義。小隱靜脈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
十三、肝門靜脈的合成、收集范圍、主要屬支及其與上、下腔靜脈的吻合及臨床意義。
第四節(jié) 淋巴系統(tǒng)
一、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
二、淋巴干的名稱。
三、胸導管及右淋巴導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圍。
四、全身主要淋巴結群的名稱和位置。
五、脾的位置和形態(tài)。
[第八章 感覺器]
第一節(jié) 視器
一、視器的組成。
二、眼球壁的層次,各層的分部及形態(tài)結構。
三、眼球內容物的名稱和作用。
四、房水循環(huán)的途徑。
五、結膜的分部。
六、淚器的組成和鼻淚管的開口部位。
七、眼球外肌的名稱和作用。
第二節(jié) 前庭蝸器
一、前庭蝸器的組成。
二、外耳道的組成。外耳道、鼓膜的位置、形態(tài)和分部。
三、中耳的組成。鼓室各壁和聽小骨的名稱。
四、咽鼓管的交通、功能及小兒咽鼓管的特點和臨床意義。
五、內耳的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內耳感受器的名稱、位置和作用。
[第九章 神經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概述
神經系統(tǒng)的分部和常用術語。
第二節(jié)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灰質、白質的位置和分部,白質內主要纖維束的名稱和作用。
二、腦的位置和分部。
三、腦干的組成,腦干內主要神經核團的名稱和性質、主要纖維束的名稱和功能。
四、小腦的位置、外形和內部結構。
五、間腦的位置、分部及背側丘腦腹后核的功能,下丘腦的組成。
六、大腦半球各面的主要溝、回和分葉,大腦皮質主要機能區(qū)的定位。
七、基底核的名稱及新、舊紋狀體的概念,內囊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組成及臨床意義。
八、腦和脊髓被膜的層次,蛛網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硬腦膜靜脈竇的概念。
九、大腦前、中、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來源和分布范圍以及大腦動脈環(huán)的組成。
十、腦脊液的產生部位及循環(huán)途徑。
第三節(jié) 周圍神經系統(tǒng)
一、脊神經的組成、分部及前、后支的分布規(guī)律。
二、頸叢的組成、位置及皮支淺出的部位,膈神經的分布。
三、臂叢的組成和位置,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肌皮神經和腋神經的分布。
四、胸神經前支的分布規(guī)律。
五、腰叢的組成及位置,股神經和閉孔神經的分布。
六、骶叢的組成及位置,坐骨神經的行程和分布,脛神經和腓總神經的分支及其分布。
七、12對腦神經的名稱。
八、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展神經的分布。
九、三叉神經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十、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的分布。
十一、副神經和舌下神經的分布。
十二、自主神經的概念和區(qū)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位置。
十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qū)別。
第四節(jié) 腦和脊髓的傳導通路
一、淺感覺、軀干和四肢深感覺及皮膚的精細觸覺傳導通路的組成和行程。
二、視覺傳導通路的組成和行程,瞳孔對光反射的路徑。
三、牽涉痛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四、錐體系的組成和行程。
五、錐體外系。
[第十章 內分泌系統(tǒng)]
一、垂體的位置和分部。
二、甲狀腺的位置和形態(tài)。
三、甲狀旁腺的位置和形態(tài)。
四、腎上腺的位置和形態(tài)。
【生理學基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生理學的概念
二、生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
一、新陳代謝
二、興奮性(興奮性的概念,刺激與反應的概念,反應形式--興奮與抑制)
三、生殖(不作要求)
第三節(jié) 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
一、機體與外環(huán)境的和諧平衡
二、機體的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概念及生理意義)
三、人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分類(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的概念,特點、生理意義)
四、人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反饋作用(負反饋、正反饋的概念和生理意義)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jié) 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
一、單純擴散
二、易化擴散(通道易化擴散與載體易化擴散的概念與特點)
三、主動轉運(主動轉運的概念,Na+-K+泵的概念及其意義)
四、出胞和入胞(出胞和入胞的概念)
第二節(jié)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一、靜息電位及產生機制(靜息電位概念及產生機制,極化、去極化、復極化和超極化的概念)
二、動作電位及產生機制(動作電位概念及產生機制,動作電位傳導機制與特點,閾電位,神經沖動的概念)
第三節(jié) 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一、骨骼肌的收縮原理(肌絲滑行學說)
二、興奮-收縮耦聯(lián)(興奮收縮耦聯(lián)的概念和與Ca2+的關系)
三、骨骼肌的收縮形式(等長收縮與等張收縮:單收縮與復合收縮)
[第三章 血液]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血液的組成(血細胞比容的概念和正常值)
二、血液的理化性質(pH值)
第二節(jié) 血漿
一、血漿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血漿滲透壓(血漿晶體滲透壓與膠體滲透壓的形成、生理意義與臨床意義,等滲溶液的概念以及臨床常用的等滲溶液)
第三節(jié) 血細胞
一、紅細胞(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正常值與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原料與影響紅細胞成熟的主要因素,貧血概念及其產生原因)
二、白細胞(白細胞的分類、正常值與功能)
三、血小板(血小板的正常值與基本功能)
第四節(jié) 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概念與三個基本步驟,血漿與血清的區(qū)別,內源性凝血與外源性凝血的區(qū)別,抗凝因素和主要抗凝物質的生理作用)
二、纖維蛋白溶解(纖溶系統(tǒng)的概念及其意義)
第五節(jié) 血量與血型
一、血量(血量的正常值)
二、ABO血型系統(tǒng)(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的分型原則及臨床測定方法,ABO血型與輸血的關系。交叉配血試驗的方法及其意義)
三、Rh血型系統(tǒng)(Rh血型的分型原則)
[第四章 血液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心臟生理
一、心臟的泵血及心音(心動周期、心率的概念,心臟的泵血過程及分期,搏出量和心輸出量的概念、正常值及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特點及意義)
二、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及生理特性(心室肌細胞和竇房結細胞的生物電特點,自律性的概念,正常起搏點、竇性心律和異位心律的概念,興奮在心臟內傳導的順序、特點及其生理意義,房室延擱的概念和意義,心室肌細胞興奮性的特點及其生理意義,期前收縮和代償性間歇)
三、心電圖(心電圖的概念,正常典型心電圖的波形及其意義)
第二節(jié) 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壓(不作要求)
二、動脈血壓與動脈脈搏(動脈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及平均動脈壓的概念、正常值及動脈血壓穩(wěn)定的生理意義;動脈血壓的形成和影響因素;動脈脈搏的概念)
三、微循環(huán)的組成及功能(微循環(huán)的概念及其組成,微循環(huán)的血流通路和功能)
四、靜脈血壓與靜脈血流(中心靜脈壓的概念、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影響靜脈血流的因素)
五、組織液生成和淋巴循環(huán)(有效濾過壓的概念和公式,組織液生成和回流的影響因素及其與水腫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
一、神經調節(jié)(心血管中樞,心血管的神經支配和作用;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的過程及其生理意義)
二、體液調節(jié)(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血管緊張素對心血管活動的作用)
三、社會心理因素對心血管活動的影響(不作要求)
第四節(jié) 器官循環(huán)(不作要求)
一、冠脈循環(huán)的血流特點
二、肺循環(huán)的血流特點
三、腦循環(huán)的血流特點
[第五章 呼吸]
第一節(jié) 肺通氣
一、肺通氣的原理(呼吸的概念及基本環(huán)節(jié)、肺通氣的概念與肺通氣的動力--原動力、直接動力;呼吸運動的概念,平靜呼吸、用力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的概念;肺通氣的彈性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生理作用,肺通氣的氣道阻力與氣管口徑的關系)
二、肺容量和肺通氣量(肺容量、肺活量和時間肺活量的概念及生理意義,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的概念及其意義)
第二節(jié) 氣體的交換和運輸
一、決定氣體交換的因素(肺換氣和組織換氣的概念和氣體交換的動力,影響肺換氣的主要因素)
二、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第三節(jié)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一、O2的運輸(O2血液中運輸的形式及其臨床意義)
二、CO2的運輸(CO2在血液中運輸的形式及其臨床意義)
第四節(jié) 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
一、呼吸中樞(呼吸中樞概念,呼吸的基本中樞--延髓)
二、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jié)(肺牽張反射的概念及其生理意義,血中O2分壓、CO2分壓和H+濃度的變化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及其途徑)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節(jié) 消化
一、口腔內消化(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胃內消化(胃液的成分及作用,胃粘液-碳酸氫鹽屏障的概念和作用,胃的運動形式和容受性舒張的概念和生理意義,胃排空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三、小腸內消化(小腸的運動形式和分節(jié)運動的概念和生理意義,胰液與膽汁的成分及各種成分作用)
四、大腸的功能和排便
第二節(jié)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小腸在吸收中的作用)
二、主要營養(yǎng)物質在小腸的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
第三節(jié) 消化器官功能活動的調節(jié)
一、神經調節(jié)(消化器官的神經支配及作用)
二、體液調節(jié)(胃腸激素,腦-腸肽概念)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一節(jié) 能量代謝
一、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利用(不作要求)
二、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
三、基礎代謝和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理意義)
第二節(jié) 體溫
一、正常體溫及其生理變化(體溫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波動--晝夜、性別、年齡、其它因素)
二、機體的產熱與散熱(散熱的主要方式-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fā)及臨床應用)
三、體溫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部位、溫度感受器、調定點的概念)
[第八章 尿的生成與排放]
第一節(jié) 尿生成的過程
一、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球濾過率的概念和正常值)
二、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腎上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部位和特點,腎糖閾的概念和正常值及其與尿糖的關系)
三、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與排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H+、K+和NH3的分泌特點及其意義)
第二節(jié) 影響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濾過膜、有效濾過壓和腎血漿流量)
二、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小管液溶質濃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三、尿的濃縮與稀釋
第三節(jié)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正常尿量、多尿、少尿和無尿的概念,尿的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
二、尿液的排放
[第九章 感覺器官] (不作要求)
第一節(jié) 視覺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調節(jié)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三、與視覺有關的幾種生理現象
第二節(jié) 位聽器官
一、外耳與中耳的傳音功能
二、內耳的感音功能
三、內耳前庭器官的位置覺功能
[第十章 神經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
二、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
三、突觸傳遞的特征
四、神經-肌肉接頭興奮的傳遞過程
第二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功能
一、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不作要求)
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不作要求)
三、大腦皮質的感覺分析功能(不作要求)
四、痛覺(內臟痛與牽涉痛)
第三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一、脊髓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二、腦干網狀結構對肌緊張的調節(jié)(不作要求)
三、小腦的功能(不作要求)
五、基底神經核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不作要求)
六、大腦皮質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不作要求)
第四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
一、自主神經系統(tǒng)
二、各級中樞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不作要求)
第五節(jié) 腦的高級功能(不作要求)
一、概述
二、條件反射
三、腦電活動
四、覺醒與睡眠
[第十一章 內分泌]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內分泌系統(tǒng)和激素的概念
二、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及其共同特征
第二節(jié) 下丘腦與垂體
一、下丘腦與垂體的聯(lián)系(下丘腦調節(jié)性多肽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
二、腺垂體(促激素概念,腺垂體分泌的激素--生長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三、神經垂體(神經垂體激素--血管升壓素、催產素合成的部位、運輸途徑(下丘腦—垂體束)、貯存釋放部位和生理作用)
第三節(jié)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
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一、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臨床意義)
三、甲狀腺功能的調節(jié)
第四節(jié) 甲狀旁腺和甲狀腺C細胞
一、甲狀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二、降鈣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分泌的調節(jié)
第五節(jié) 胰島
一、胰島素(胰島素生理作用及其臨床意義)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節(jié)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泌的調節(jié)及其臨床意義)
二、腎上腺髓質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生理作用、分泌的調節(jié))
[第十二章 生殖] (不作要求)
第一節(jié) 男性生殖
一、睪丸的生精功能
二、睪丸的內分泌功能
三、睪丸功能的調節(jié)
第二節(jié) 女性生殖
一、卵巢的生卵功能
二、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三、月經周期
第三節(jié) 妊娠一、受精和著床
二、胎盤的內分泌功能
點擊查看>>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2020單招考試(專業(yè)知識測試一)考試樣題
原文地址:http://zsw.lszyxy.edu.cn/?u=info&id=31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