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信息舉報 客服熱線:400-118-7898
廣告
?
專接本欄目測試廣告

?2019年湖北文理學院專升本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試卷

普通專升本 責任編輯:管理員 2021-12-07

摘要:本文是湖北文理學院2019年專升本考試《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試卷,有打算報考2022年湖北專升本相關專業(yè)的考生可以看一看。下面是詳細內(nèi)容。

湖北文理學院2019年專升本考試《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把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填入括號內(nèi)。每小題0.6 分,共90分)

1.兒童心理年齡特征之所以是可變的,其主要原因是兒童心理年齡特征的發(fā)展(A)。

A.受社會和教育條件所制約 B.受遺傳素質(zhì)影響

C.受內(nèi)因所制約 D.受智力發(fā)展影響

2.認為兒童的思維不是單純地來自客體,也不是單純地來自主體,而是來自主體對客體的動作,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 C )的觀點。

A.華生 B.高爾頓 C.皮亞杰 D.斯騰伯格

3.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主要表現(xiàn)在(A)

A.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 B.能力、氣質(zhì)和性格

C.感知覺、記憶、想象、思維 D.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能力傾向

4.(B)是第一個系統(tǒng)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被稱為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之父。

A.斯金納 B.皮亞杰 C.布魯納 D.加涅

5.兒童從很早開始就因為不同的行為而受到獎勵與懲罰。他們通過對別人的觀察學會期待與性別角色相符的行為。這是(A)的觀點。

A.社會學習理論 B.認知發(fā)展理論

C.性別圖式理論 D.心理人類學理論

6.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是指(C)。

A. 同一年齡階段的人表現(xiàn)出來的典型的特征。

B. 和兒童生理成熟有關的年齡特征。

C. 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并表現(xiàn)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zhì)的心理特征。

D. 每個具體兒童的個別差異

7.對一組或一個兒童進行定期的系統(tǒng)的隨訪觀察,找出心理發(fā)展過程特點的方法稱為(B)。

A. 橫向研究 B. 縱向研究 C. 平行研究 D. 實證研究

8.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是在(A)。

A. 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 出生后一年 C. 出生起 D. 出生后兩年

9.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同伴群體中評價標準出現(xiàn)前,(B)是對兒童最有影響力的人。

A. 年長同伴 B. 教師 C. 家長 D. 其他同伴

10.孤兒院孩子往往沒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行為,也不能建立起對人對已的信任,這是因為他們?nèi)狈?A)。

A. 早期依戀關系 B. 正常母愛 C. 細心照料 D. 必需的營養(yǎng)

11.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技能的掌握產(chǎn)生的影響作用稱為(B )。

A.定勢 B.遷移 C.原型啟發(fā) D.功能固著作用

12.激情是一種強烈、短暫、爆發(fā)式的情緒狀態(tài),其特點是(A )。

A.激動性 B.彌散性 C.渲染性 D.依戀性

13.不屬于注意的心理功能有(A)。

A.引起個體活動的功能

B.對心理活動指向的對象加以選擇的功能

C.使心理活動持續(xù)進行并在意識中得以保持的功能

D.調(diào)節(jié)和監(jiān)督心理活動朝預定方向進行的功能

14.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稱為( B )

A.意志 B.能力 C.素質(zhì) D.性格

15.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目標同時吸引著人們,但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目標時,通常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沖突( A )。

A.雙趨式?jīng)_突 B.雙避式?jīng)_突 C.趨避式?jīng)_突 D.多重趨避式?jīng)_突

16.強調(diào)環(huán)境對兒童行為起決定作用的心理學家是( A)。

A.華生 B.斯金納 C.馬斯洛 D.班杜拉

17.皮亞杰的“三座山實驗”是為了說明幼兒思維的(C)。

A.守恒性 B.形象性 C.自我中心性 D.可逆性

18.雙生子爬樓梯實驗說明了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D)作用

A.遺傳素質(zhì) B.家庭教育 C.文化環(huán)境 D.生理成熟

19.“視覺懸崖”試驗說明了兒童已有了(A)

A. 深度知覺 B. 方位知覺 C. 視覺定位 D. 形狀知覺

20.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在這些需要中,(C)是最基本的需要。

A.安全需要 B.歸屬與愛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認識和理解需要

21.對是非判斷取決于行為后果的兒童處于(C)。

A. 后習俗水平 B. 習俗水平 C. 前習俗水平 D. 超習俗水平

22.下面可以體現(xiàn)思維的概括性的有(C)。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屬性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B.把事物加以對,確定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C.從一類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屬性,形成抽象地認識

D.在頭腦中把兩個事物聯(lián)系起來,求同存異

23.普遍的道德原則定向的兒童處于(A)。

A. 后習俗水平 B. 習俗水平 C. 前習俗水平 D. 超習俗水平

24.以下對知覺特征理解正確的是(A)。

A.知覺是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

B.知覺常常是各種感覺器官協(xié)同活動的結果,不受人的知識經(jīng)驗和態(tài)度的制約。

C.同一物體,不同的人對它的知覺是相同的。

D.同一物體,不同的人對它的感覺是不同的。

25.根據(jù)(A)可以把思維分成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三類。

A.思維的形態(tài) B.思維的結構 C.思維的方向 D.思維的創(chuàng)造水平

26.下面哪一種對夢的態(tài)度是正確的(A)。

A.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xiàn)象 B.夢是焦慮和緊張狀態(tài)的產(chǎn)物

C.我們不能對夢做科學的研究 D.做夢時人感覺不到外界刺激

27.動機就是(D)。

A.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的目標活動,并控制這種活動的一種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或外部動力。

B.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的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或外部動力。

C.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的目標活動,并控制這種活動的一種內(nèi)在的心理過程或內(nèi)部動力。

D.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的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nèi)在的心理過程或內(nèi)部動力。

28.需要是指(A)。

A.對有機體內(nèi)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nèi)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B.對有機體內(nèi)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nèi)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C.對有機體外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D.對有機體外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nèi)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29.獲得性需要就是(B)。

A.自然需要 B.社會需要 C.物質(zhì)需要 D.精神需要

30.獲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哪一階段?(C)

A. 感知運算階段 B. 前運算階段 C. 具體運算階段 D. 形式運算階段

31.無論是皮亞杰的理論還是柯爾伯格的理論,他們都強調(diào)(A)對道德成熟的影響。

A. 認知能力 B. 智力 C. 成熟 D.教養(yǎng)

32.從言語功能上講,兒童在幼兒園想媽媽時說“我不哭”,這是(A)

A.調(diào)節(jié)功能 B.游戲功能 C.教育功能 D.問題功能

33.沙赫特認為,情緒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D )P269

A.外界環(huán)境刺激 B.機體生理變化 C.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 D.認知過程

34.以下關于記憶的說法中正確的有(B)。

A.個性的形成是記憶發(fā)展的前提 B.記憶就是過去經(jīng)驗在頭腦中的反映

C.記憶的的容量是無限的 D.長時記憶的內(nèi)容都是可以提取的

35.能夠意識到記憶信息的記憶系統(tǒng)是(C )。

A.感覺記憶 B.圖象記憶 C.短時記憶 D.長時記憶

36.造成短時記憶遺忘的因素是(D )。

A.信息得不到注意 B.抑制作用 C.信息提取機制失靈 D.信息受干擾

37.容量最大的記憶系統(tǒng)是( D )

A.感覺記憶 B.圖像記憶 C.短時記憶 D.長時記憶

38.與兒童最初的情緒反應相聯(lián)系的需要是(D)

A. 社會性需要 B. 歸屬和愛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生理需要

39.幼兒的典型思維是(B)。

A.直覺行動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具體思維 D.抽象思維

40.有個孩子聽到媽媽說:“你是好孩子?!彼f:“不,我是壞孩子?!边@說明這個孩子處于(D)

A.關鍵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機期

41.促進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好活動形式是(B)。

A. 學習 B. 游戲 C. 勞動 D. 手工

42.下列哪項不屬于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D)

A. 心理活動的速度 B. 心理活動的強度

C. 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性 D. 心理活動的平衡性

43.不屬于氣質(zhì)的特征是(C)

A.遺傳性 B.先天性 C.易變性 D.穩(wěn)定性

44.幼兒的記憶以(B)為主。

A. 有意記憶 B. 無意記憶 C. 再認記憶 D. 重復記憶

45.將“2705”記為“兩棲動物”,可記得更牢,這說明(C)。

A. 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是相互獨立的 B. 機械記憶可滲透到意義記憶中

C. 意義記憶可滲透到機械記憶中 D. 機械記憶效果好于意義記憶的效果

46.1歲半的兒童只能集中注意(C).

A.10-15分鐘 B.8-10分鐘 C.5-8分鐘 D.15-20分鐘

47.注意使兒童的游戲、學習等活動順利進行,這是注意的(B)功能

A.整合 B.維持 C.調(diào)節(jié) D.選擇

48.嬰兒的動作與目的與手段已經(jīng)分化,智慧動作出現(xiàn),該階段的行為模式處于(D)。

A. 反射練習時期 B. 習慣動作時期

C. 有目的動作形成時期 D. 手段與目的分化并協(xié)調(diào)期

49.嬰兒無意注意發(fā)生的時間(C)。

A.出生后就有 B.生后1-2個周 C.生后2-3周 D.生后3-4個月

50.(D)是兒童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激發(fā)者。

A.個性 B.社會性 C.言語 D.情緒情感

51.兒童大腦中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結構是(C)

A.腦干 B.大腦皮層 C.后腦 D.溝回

52.“破涕為笑”的現(xiàn)象說明幼兒情緒、意志受(C)影響

A.表象 B.記憶 C.知覺 D.注意

53.導致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根本的、內(nèi)在因素是(B)

A. 社會文化影響 B. 移情 C. 性別角色認知 D. 同伴相互作用

54.下列屬于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是(D)

A.方向性 B. 順序性 C.階段性 D.社會性

55.以下說法正確的是(C)

A. 1~3歲是心理活動系統(tǒng)的奠基時期

B. 3~6歲是各種心理活動發(fā)展齊全的時期

C. 3~6歲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

D. 3~4歲是高級的心理過程逐漸出現(xiàn)的時期

56.心理活動遲緩、內(nèi)傾,情感發(fā)生較慢的是(D)

A. 膽汁質(zhì) B. 多血質(zhì) C. 粘液質(zhì) D. 抑郁質(zhì)

57.對于粘液質(zhì)的孩子,應著重(B)

A.防止粗枝大葉,虎頭蛇尾 B.培養(yǎng)勇于進取、豪放的品質(zhì)

C.培養(yǎng)積極探索精神及踏實、認真的特點 D防止任性、粗暴

58.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D)在最高層。

A.尊重的需要 B.歸屬和愛的需要

C.缺失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

59.從需要產(chǎn)生的根源來劃分,可以把需要劃分為(A )。

A.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 B.物質(zhì)需要和精神需要

C.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60.定勢的作用其實就是(D)。

A.原始動機 B.習得動機 C.有意識動機 D.無意識動機

61.心理學實驗證明動機強度與解決問題的效率有密切關系,解決問題效率最佳時的動機強度應是( C )

A.最強 B.較弱 C.適中 D.極強

62.內(nèi)驅(qū)力其實就是(A)。

A.生理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內(nèi)部動機 D.外部動機

63.情緒有(A)幾種功能。

A.適應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信號功能

B.調(diào)節(jié)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信號功能

C.適應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控制功能

D.調(diào)節(jié)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信號功能

64.兒童的記憶容量的增加,主要在于(D)

A.記憶范圍的擴大 B.記憶廣度的擴大

C.工作記憶的出現(xiàn) D.把識記材料聯(lián)系和組織起來的能力有所發(fā)展

65.幼兒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狀,一會兒想象它是一匹飛奔的“駿馬”;一會兒想象它是一座會動的“山”……這種想象屬于(A)

A. 無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66.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生動而鮮明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是使用了(B)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復述策略

67.根據(jù)埃里克森的理論,2-3歲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A)

A. 自主性 B.主動性 C.勤奮感 D.自我統(tǒng)一性

68.問一個3歲的兒童“你有姐姐嗎?”,他說:“有”,再問“你姐姐有弟弟嗎?”,他卻說“沒有”,這說明學前兒童的思維具有(B)特點

A.片面性 B.經(jīng)驗性 C.自我中心性 D.不可逆性

69.(B)是思維的基本單位

A.言語 B.概念 C.情緒 D.記憶

70.學生學習了杠桿的概念,知道了杠桿的力臂原理,而后他們學習滑輪,知道定滑輪實質(zhì)上是一種等臂杠桿,這種同化模式屬于(B)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學習 D.組合學習

71.已有研究表明,(C)是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期

A.1~2歲 B.2~3歲 C.4~5歲 D.6~7歲

72.自我意識萌芽最重要的標志是(D)

A.會叫“媽媽” B.思維出現(xiàn) C.學會評價 D.掌握代詞“我”

73.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過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這一概念最早由(A)提出的

A.班杜拉 B.瓦拉斯 C.韋納 D.馬斯洛

74.認生的關鍵期是(B)

A.2-3個月 B.4-6個月 C.1-2月 D.1歲前

75.兒童基本具備想象的基礎是在(B)

A.2-3歲 B.1.5-2歲 C.1-1.5歲 D.4-5歲

76.不屬于兒童口吃的原因是(C)

A.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C.暗示 D.模仿

77.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A)

A.操作性條件性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饋

C.第一信號系統(tǒng)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 D.動力定型

78.“談虎色變”是一種條件反射的表現(xiàn),它屬于(B)。

A.第一信號系統(tǒng)的活動 B.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活動

C.兩種信號系統(tǒng)相結合 D.以上答案都不對

79.感受性是(B)。

A.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B.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

C.感覺閾限的大小 D.最小可覺差的大小

80.關于感受性與感覺閾限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有(A)。

A.感受性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衡量的 B.感受性越低,感覺閾限就越低

C.感受性越高,感覺閾限就越高 D.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沒有關系

81.在暗適應過程中,視覺感受性在不斷地(B )。

A.降低 B.提高 C.先高后低的變化 D.先低后高的變化

82.下列關于平衡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C)。

A.平衡覺也叫做靜覺

B.平衡覺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時候,平衡覺較弱

D.平衡覺是人對自己身體位置與地心引力關系的反映

83.學習程度對保持和遺忘有較大影響,實驗證明,既不產(chǎn)生疲勞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過度學習為( B )

A.100% B.150% C.200% D.80%

84.(C)是一種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種活動的心理條件。

A.人格 B.氣質(zhì) C.能力 D.興趣

85.以下說法只有一個是錯誤的,請指出是哪一個(D)。

A.馮特、鐵欽納是構造心理學派的代表 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

C.魏特海墨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 D.華生是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

86.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掌握知識技能的(C)。

A.多少、速度、鞏固程度、能達到的水平 B.方向、速度、熟練程度、能達到的水平

C.方向、速度、鞏固程度、能達到的水平 D.多少、速度、熟練程度、能達到的水平

87.頂葉屬于(B)

A.運動中樞 B.體覺中樞 C.視覺中樞 D.聽覺中樞

88.兩歲兒童能集中注意(C)分鐘

A.5-8 B.10-20 C.10-12 D.半小時

89.嬰兒認識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D)

A.行為 B.思維 C.想象 D.感知覺

90. (B)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使兒童的個性開始萌芽

A.語言 B.思維 C.記憶 D.想象

91.大班幼兒的游戲多為(A)

A.規(guī)則性游戲 B.角色性游戲 C.模仿性游戲 D.社交性游戲

92.幼兒的典型思維是(B)

A.直覺行動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具體思維 D.抽象思維

93..兒童言語的形成中,出現(xiàn)單詞句階段的年齡段是(B)

A.11個月—1歲 B.1歲—1.5歲 C.1.5歲—2歲 D.2歲—3歲

94.(A)是維持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維 C.記憶 D.語言

95.下列屬于兒童兩種信號系統(tǒng)活動的發(fā)展第三階段的是(A)。

A. 直接刺激 詞的反應 B.詞的刺激 直接反應

C.直接刺激 直接反應 D.詞的刺激 詞的反應

96.下列哪一時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語言的時期(D)。

A.嬰兒期 B.學齡期 C.少年期 D.學前期

97.關于幼兒記憶的年齡特征不正確的是(C)

A.記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語詞記憶占優(yōu)勢 D.較多運用機械記憶

98.不屬于研究學前兒童信息的基本原則的是(D)

A.客觀性 B.發(fā)展性 C.教育性 D.理論性

99.在方位知覺的發(fā)展中,兒童在(B)能夠正確辨別前后。

A.3歲 B.4歲 C.5歲 D.6歲

100.在影響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客觀因素中,(A)是影響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自然條件。

A. 遺傳和生理成熟 B、環(huán)境 C、教育 D、環(huán)境和教育

101.3歲左右,幼兒已經(jīng)能夠掌握(B)個詞。

A.500左右 B.800左右 C.900左右 D.1000左右

102.(A)是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會標準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依戀感

103.不屬于危機期的是(D)

A.11-12歲 B.3歲 C.7歲 D.18-20歲

104.人的聽覺主要受(D)的控制。

A.額葉 B.頂葉 C.枕葉 D.顳葉

105.對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活動和內(nèi)分泌活動起重要作用的神經(jīng)中樞是(B )

A.網(wǎng)狀結構 B.下丘腦 C.丘腦 D.中腦

106.提出丘腦情緒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B )

A.詹姆斯和蘭格 B.坎農(nóng)和博德 C.沙赫特 D.伊扎德

107.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分為( B )

A.軀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 B.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

C.大腦和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 D.脊髓和大腦

108.巴甫洛夫認為神經(jīng)活動的基本過程是(C)。

A.興奮 B.抑制 C.興奮與抑制 D.反射

109.不屬于兒童依戀類型的是(B)

A.安全習性依戀 B.社會性依戀 C.回避性依戀 D.反抗性依戀

110.4歲兒童主要依靠(C)作為交往手段

A.動作 B.語言 C.眼色 D.哭鬧

111.到(A)左右,兒童對歌曲的基本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發(fā)唱出來的“咿呀之歌”已經(jīng)具有了歌曲所具備的一個大體的構架和輪廓,心理學家稱之為嬰幼兒的“輪廓歌”。

A.2歲 B.3歲 C.4歲 D.5歲

112.兒童一般要到(D)才能獲得性別恒常性的認識。

A.2-3歲 B.3-4歲 C.4-5歲 D.6-7歲

113.嬰兒從()起,開始對顏色有分化性反應,能辨別彩色和非彩色。

A.4個月 B.5個月 C.6個月 D.7個月

114.下列屬于新生兒無條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轉(zhuǎn)向反射 D.張嘴

115.(A)是嬰兒的第一個社會性行為。

A.微笑 B.哭泣 C.憤怒 D.張嘴

116.在人的各種個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現(xiàn)的,也是變化最緩慢的。

A.個性 B.氣質(zhì) C.能力 D.性質(zhì)

117.下列不是兒童自我中心語言范疇的有(B)。

A.獨白 B.命令 C.重復 D.雙人或集體獨白

118.將結構性游戲作為最主要的游戲形式的兒童年齡是(C)

A.1歲 B.2-3歲 C.4歲 D.7歲

119.心理活動興奮性高,不平衡,帶有迅速而突發(fā)的色彩,與之對應的氣質(zhì)類型是(D)

A.多血質(zhì) B.粘液質(zhì) C.抑郁質(zhì) D.膽汁質(zhì)

120.(D)是社會性區(qū)域活動的重要特征。

A. 認知 B.探索 C.游戲 D.交往

121.“活動設計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注重由具體到抽象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應該在注重整體發(fā)展的同時照顧個體兒童發(fā)展的差異,促進每位兒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發(fā)展。”這闡述的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C)原則

A.實踐性 B.整合性 C.發(fā)展性 D.活動性

122.一下有關兒童道德情感發(fā)展的觀點中,錯誤的是(C)

A.共情對攻擊性行為的產(chǎn)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B.內(nèi)疚感的產(chǎn)生主要是因為個體行為達不到自己內(nèi)心的理想要求

C.兒童的共情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發(fā)展的

D.學前兒童道德情感的發(fā)展與道德認知、道德行為相互影響、協(xié)同發(fā)展

123.看到紅、橙、黃色使人產(chǎn)生溫暖的感覺的現(xiàn)象叫(D )

A.感覺對比 B.感覺后象 C.感覺適應 D.聯(lián)覺

124.電影使一系列靜止的拷貝畫面連貫起來,前一副畫面的印象還沒消失,下一副畫面又出現(xiàn)在視覺中,使觀眾在銀幕上看到活動的人物、車輛等場景,這是利用了( A )

A.后象的作用 B.適應的作用 C.對比的作用 D.聯(lián)覺的作用

125.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叫(B )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正遷移 D.負遷移

126.對于以往感知過而當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現(xiàn)稱為(C )

A.后象 B.假象 C.表象 D.想象

127.下列事例屬于再造想象的是( A )。

A.作家塑造新人物形象 B.建筑工人根據(jù)藍圖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狀

C.發(fā)明家創(chuàng)制了一臺新機器 D.小紅長大想當科學家

128.主體對一定活動有了某種預先的準備狀態(tài),它決定著后續(xù)同類心理活動的趨勢,這種現(xiàn)象稱為( B )

A.暗示 B.定勢 C.定型 D.期待

129.多血質(zhì)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過程的基本特征是(C )

A.強、不平衡 B.強、平衡、不靈活 C.強、平衡、靈活 D.弱

130.對一般人來說大腦兩半球機能是不對稱的,其右半球占優(yōu)勢的功能是(C )

A.言語功能 B.數(shù)學計算功能 C.空間形象知覺功能 D.抽象思維功能

131.兒童學習的傾向、態(tài)度、行為習慣、方法、活動方式等與學習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zhì),稱為(C)

A.認知圖示 B.認知風格 C.學習品質(zhì) D.學習興趣

132.從兩個月起,幼兒便開始出現(xiàn)對人臉的積極情緒反應,這體現(xiàn)了(A)

A.兒童情緒的社會化 B.兒童依戀的發(fā)展

C.兒童道德情感的發(fā)展 D.兒童社會認知的發(fā)展

133.兒童心理發(fā)展最為迅速和心理特征變化最大的階段是(A)

A.0-1歲 B.1-3歲 C.3-6歲 D.4-5歲

134.幼兒的觀察室跳躍式的,東看一眼,西看一眼,不講順序。經(jīng)過教育,幼兒逐漸能學會有順序地觀察,這反映兒童觀察(D)

A.目的性的發(fā)展 B.持續(xù)性的發(fā)展 C.細致性的發(fā)展 D.方法的形成

135.兒童學習語音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趨勢是(B)

A.退縮在前,擴展在后 B.擴展在前,退縮在后

C.擴展和退縮同時發(fā)生 D.擴展和退縮沒有變化

136.根據(jù)心理學關于學習的定義指出下列現(xiàn)象是否屬于學習并陳述理由:(C)

A.每天早晨做廣播體操 B.每天瀏覽報紙

C.幼兒初次上托兒所怕生人,時間長了就不怕了 D.成人用筷子吃飯

137.按加涅和奧蘇泊爾學習分類,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區(qū)分“你”、“我”、“他”和“1、2、3、4、5……”,這里學習的本質(zhì)是:(B)

A.符號學習 B.概念學習 C.知識學習 D.動作技能學習

138.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能分別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這些概念一般是通過:(A)

A.概念形成 B.概念同化 C.接受學習 D.幼兒園系統(tǒng)教學獲得的

139.“殺雞儆猴”的教育效應最宜用現(xiàn)代心理學哪一理論來解釋?(D)

A.強化原理 B.認知失調(diào)說 C.從眾說 D.觀察學習說

140.在布朗芬布倫納的環(huán)境生態(tài)模式中,家長與幼兒教師的關系屬于(B)

A.小環(huán)境系統(tǒng) B.中環(huán)境系統(tǒng) C.外環(huán)境系統(tǒng) D.大環(huán)境系統(tǒng)

141.指導幼兒自己協(xié)商、討論、以解決問題的幼兒社會性教育原則是(A)

A.情感支持 B.行為實踐 C. 榜樣作用 D. 隨機教育

142.柯爾伯格道德發(fā)展階段論中,“只按行為后果是否帶來需求滿足以判斷行為好壞”屬于(B)

A.避免懲罰、服從取向 B.相對功利取向

C.尋求認可取向 D. 遵守法規(guī)取向

143.認為語言(心智活動)是幼兒在環(huán)境中經(jīng)由探索、解決問題而建構出來的是:(C)

A.行為主義的觀點 B.喬姆斯基的觀點 C.皮亞杰的觀點 D.維果茨基的觀點

144.提出“替代強化”觀點的是(B)

A.斯金納 B.班杜拉 C.華生 D.羅杰斯

145.針對兒童某一方面能力的缺陷,給予針對性的教育屬于(D)

A.資源利用模式 B.補償模式 C.教學相適模式 D.治療模式

146.以下關于多動癥敘述不正確的是(C)

A.男孩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孩 B.一般與人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有關

C.會影響智力的正常發(fā)育 D.注意力難以集中

147.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策略中,“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屬于(A)。

A.積極回應 B.運用非語言焦慮 C.使用兒化語 D.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

148.在(A)階段,兒童形成物體永久性意識,并有了最早期的內(nèi)化動作。

A.感知運算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49.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兒童,在與周圍人們的交往中,逐漸形成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關系,哈普特稱之為(A)。

A.垂直關系和水平關系 B.上下關系和水平關系

C.垂直關系和橫向關系 D.橫向關系和水平關系

150.隨著認知和言語水平的提高,兒童的自我中心減少,能從母親的角度看問題,這一階段處于依戀的(D)階段?

A.無分化階段 B.低分化階段 C.依戀形成階段 D.修正目標的合作階段

分數(shù)評卷人

一、多項選擇題。(把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填入括號內(nèi)。每小題1 分,共10分)

1.下面關于男女性別差異的表述正確的是(A B C D)。

A.女孩獲得語言比男孩早,在語言流暢性方面,以及在讀、寫和拼寫方面均占優(yōu)勢。

B.男孩在言語理解、言語推理方面比女孩好。

C.男性的理解記憶和抽象記憶較強,而女性的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較強。

D.男性偏于邏輯思維,女性偏于形象思維。

2.關于效度的定義,正確的是(B D)。

A.效度反映測驗的一致性程度。

B.效度是指測驗能夠準確測量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C.效度是評價測驗的可靠性的指標。

D.效度是反映測驗的有效性的指標。

3.吉爾福德的智力結構模式中智力活動的三個維度是(A B C)。

A.過程 B.內(nèi)容 C.結果 D.標準

4.幼兒心理發(fā)展的趨勢是(ABC)

A.從簡單到復雜 B.從個體到社會性 C.從具體到抽象 D.從被動到主動

5.下列屬于心理學家Parten學前兒童游戲的分類的是(ABCD)

A.獨自游戲 B.平行游戲 C.合作游戲 D.聯(lián)合游戲

6.自我意識的結構包括(ABC)

A.自我認識 B.自我體驗 C.自我控制 D.本我、自我、超我

7.下面哪些階段是柯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學說提到的?(BD)

A.自律道德水平 B.前習俗水平 C.他律道德水平 D.習俗水平

8.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求異思維的特性有( ABD )

A.流暢性 B.變通性 C.選擇性 D.獨特性

9.人口渴了要喝水體現(xiàn)的是(AC)動機。

A.生理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內(nèi)部動機 D.外部動機

10.同伴關系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ABCD)

A.同伴是強化物 B.同伴是范型

C.同伴給予穩(wěn)定感和歸屬感 D.同伴是社會化動因

更多資料

江西專升本《高等數(shù)學》歷年真題匯編

統(tǒng)招專接本《大學英語》真題匯編

統(tǒng)招專升本《政治》備考資料一

更多課程

《市場營銷學》公開課—業(yè)務成長戰(zhàn)略

1節(jié)課

《基礎會計》公開課—會計要素-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1節(jié)課

《管理學》公開課——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1節(jié)課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nèi)容不斷變化與調(diào)整,本網(wǎng)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nèi)容為準!

專升本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資料下載
  • 統(tǒng)招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資料

    下載
  • 統(tǒng)招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回憶版(2021年)

    下載
  • 安徽省專接本《大學英語》真題回憶版(2021年)

    下載
  • 70位中國古代作家常識考點集錦

    下載